1969捷克斯洛伐克8.3分爱情喜剧《失翼灵雀》BD1080p.中英双字


失翼灵雀海报

失翼灵雀剧情介绍

捷克“胜利二月”后的一处废铁回收厂里,因宗教信仰不愿在周日工作的厨师帕维尔(Václav Neckár 饰)与检察官、哲学教授、奶牛场主等人组成的一只劳动小组正在罢工,昔日工人、如今他们的头头奉命带领一支剧组来这里拍摄宣传电影,导演获悉罢工后拂袖而去,但这次拍摄却把帕维尔和在附近劳改的美丽女犯基塔(Jitka Zelenohorská 饰)的手牵到了一起。贸易协会派人劝解罢工,反被奶牛场主反诘,而奶牛场主也至此不知所踪。同时看管女犯的法警结婚了,而工人们只能唠着哲学与艺术的话题偷窥女犯人们。不久少先队员来访,教授质问带队的辅导员,结果他也不知去向了。基塔终于答应了帕维尔的求婚,两人进行了一场缺席婚礼,最后大领导视察地区工作,帕维尔向他提出了跟教授一样的问题…… 本片遭禁21年后获1990年柏林金熊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失翼灵雀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失翼灵雀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失翼灵雀豆瓣热评

  • 鬼腳七2011-02-07 19:11:17

    闵采尔在冷静里发问,社会主义能带来什么。“这个社会将会把你像钢铁一样融掉”,这不是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最大预言吗。当面对家里的五个儿女,当面对新娘缺席的爱情,当我们在轰鸣声中讨论哲学,什么更重要,集体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尊严?

  • 2011-07-28 23:06:26

    在723事件之后非常应景儿的片子,发生在五十年代捷克一党专制,空谈主义,好大喜功的社会环境下,被迫改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辛涩生活。贯穿始终的废墟布景和泛暖含蓄的感情戏的强烈反差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投射在面孔上的一方明媚,聚拢在一起的羞涩的手,以及片尾那头顶的一方光明,细节精致如斯。

  • 米粒2017-09-26 12:58:48

    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个“反革命”电影——当然得结合影片的年代并且放在现在看的情况下来说。但是整个片很散漫诗意,稍微主线一些的是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又特别浪漫,欲言又止的感觉既是爱情的又是时代的。中间有一段一对夫妻结婚后见到新房兴奋地整夜捉迷藏实在是太可爱了!

  • 九尾黑猫2012-09-21 19:06:07

    四星半。人们互相尊重和爱慕的日子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哲学意味、嘲讽、可爱、充满回忆、疑惑和希望的故事,同时又是那么简单质朴。汇集成生活嘈杂滚动的河流。

  • 返锁2020-11-09 18:14:17

    任何意识形态下普通人其实都只在乎或佳人眷侣或柴米油盐的表达是永恒不过时的也相当打动人,只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阵营的导演从头到尾藏不住的宣泄和嘲讽过于刺耳了,也显得格局不大,也许哲学家的角色去掉会好一些?毕竟太多说教了。压不住的激动最后在工人、劳改犯和狱卒在雨中围炉取暖的一幕平静下来,这也是最有力量的一幕。当代捷克如此反共真的是有迹可循的,从一开始就往极端走当然行不通,感慨啊感慨 /7

  • 小熊QQ2020-09-19 22:41:25

    让人怀念的年代,抛开政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那么纯粹真挚。政治批判性并不像有些人一厢情愿的那么强,只是个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爱情故事。大家对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现在的朝鲜过去的东德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像DAU这种电影,仇恨从何而来,几乎与纳粹集中营萨罗反乌托邦文革混淆等同看待。作为消除剥削奴役私有制的新型理想社会模型,不成熟变革中的残酷成分当然是有的,但它的乌托邦伊甸园式设想初衷是非常好的现实理论基础也是较完备的,这种社会运动实验的势弱以及后来的不断被诋毁,真是最大的遗憾。(ps:两年后经历了许多,我错了,它就是乌托邦, 通往奴役之路。2022.5.11)

  • U 兔2009-10-27 23:33:52

    既有温馨朴素的爱情又有辛辣锐利的讽刺。那些在巨大的废铁森林看似坦然的男人和笑容明媚的女人,其实却经历着无奈与荒谬的惩罚。工业时代的工厂似乎已经远去,呈现在画面中却形成了独特的硬线条的美感。故事看似琐碎,却把不同性格的人物联系得很紧密。平实的手法解构了那样特殊的政治时代,功力匪浅。

  • c. velasquez2017-01-20 17:44:08

    比以前收敛了锋芒,仍乐天谐趣苦中作乐,更多了一些苍凉悲悯;意识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这帮被侮辱被伤害的人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没有被过度美化,而低层官僚也有善的一面;共产主义想把天堂搬到地面上,建造乌托邦的过程也是让世间变为地狱的过程;幸福与荒谬是一对孪生子,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

  • 冰红深蓝2021-02-26 22:46:25

    伊利·曼佐根据赫拉巴尔小说改编的又一部政治讽喻喜剧,时隔21年才重见天日摘得金熊。于劳动改造下忍耐与盼望,在废钢旧铁里苦中作乐,从贫瘠生活中寻找诗意,一起品读诗歌,谈论哲学,窥视与遥想,在仰望星空时跌落土坑。冰灰压抑的金属堆簇冷却不了暖融亲密的情感点滴。熟悉的口号、指标、拍摄、视察与访谈。手中镜的反射游戏让阳光汇集在你我脸上,简单却饱满的爱意渗入心底。两场迥异的婚礼,狱警的洞房洒满红酒,追逐嬉闹不断,而在劳改者与女囚犯的证婚现场与婚后生活中,总有一方被迫缺席。叙事散而不乱,3重收尾将反讽玩了3遍:衣冠禽兽的私下面目+换位的阳光游戏(“我娶的就是真理”)+远离明亮矿井口沉降入黑暗之中(“我重生了...得以净化...找到了自我”)。| 活生生的真人消失了 | 4位犹太天才:耶稣,老马,老弗,斯坦。(8.5/10)

  • 左胸上的吸盘2007-12-23 16:31:41

    特别忧伤,特别甜蜜,特别的让人怀念八十年代加了金色滤镜的北方城市生活

  • 内陆飞鱼2023-02-17 02:24:35

    跌进坑中的哲学家说:“他的脑中充满理想,他的双脚深陷泥中”。废铁处理厂的所有人都是无用的废铁,都是事实上的囚犯,心灵的自由者。本来该是压抑、肃杀、惨烈的故事,却拍得松弛、乐观、浪漫,充满幽默和爱意,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太美丽,晶莹无暇的美。捷克、波兰是东欧之花,热情开朗、带着一股子倔强和血气的民族,6、70年代的电影,完全不输其他国家。

  • 火娃2022-05-10 15:37:30

    8/10。墙外的压迫无处不在,墙内的人选择乐观面对苦难。钢筋铁铜堆砌的工厂冷冰冰的,请来拍新闻片的导演却安排劳犯说既定的台词来营造温馨美好的假象;对资产阶级的强硬改造,更像隐喻蒙太奇中被机器用一堆废铁挤压而成的大铁块,是对自由的无情挤压;教师带着衣着干净的少先队给劳犯系红领巾,还贬低他们是被帝国主义熏黑的面孔。所幸理想和性的武器总能顽强的对抗政治枷锁:偷情私会被抓的男女和在女生宿舍外面偷窥的男囚犯,那对爱人用小镜子折射太阳光的温暖举动,结尾处随着升降机沉入黑暗的哲学教授,说获得了重生,刚新婚就加刑的男人与爱人相隔一座铁墙,望着越来越小的井口,仍相信幸福就在眼前。法警的妻子在家里生火高歌,用生命的躁动对抗荒谬的现实,感受生命活力的法警立马赶回厂子,与雨天里的劳犯们一起围绕篝火取暖,加入希望的阵营。

  • 沉默在冥王星下2015-09-19 07:51:51

    曼佐拍这部片的时候估计太过偏执了,实在算不得一部优秀之作。得奖还是太靠题材了,再加上禁了这么多年。70分

  • 胤祥2012-06-26 02:24:04

    捷克也有“大炼钢铁”,门泽尔改编赫拉巴尔,处处嘲讽。布景一流。后冷战降临之时的第一批东欧名作。

  • 放大的夜遇2014-06-05 09:03:11

    资的主治,情况属实,the是不合时宜的冠词,伙同那半点差池,“口”的第三声首行缩进一座城池,出动的红领巾全线飘绿了如图所示,废的再发掘让限制恩泽了不必铁青的现值,爱的献礼总有下次,画中画的新址、衣加衣的益智、晃一晃的简直,我们如此相似,洗掉先试,加倍奉还失陪的进行时,高明了睡姿。

  • 有心打扰2015-01-19 23:19:43

    诗与暴力、语言和自由。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却在某一个地方绽放着美丽的情愫。手与手的碰触,眼神的交汇,无声的笑脸,好像时光并没有那么煎熬。

  • 迷蟲朋克2020-09-26 15:58:43

    昨晚睡前极慢的看完。现在想到一群男人笑嘻嘻的给新娘身上泼红酒我就跟她的丈夫一样生气,可是她们又如此真实的在幸福。小夫妻在乌漆嘛黑的新房玩捉迷藏,可爱的妻子逃脱丈夫的臂膀,悄悄趴在衣柜上睡觉,他也不恼,塞两块胖乎乎的枕头给她垫着。(片尾还有一处是他俩在墙角打地铺睡得好香.....)这样一群正常、活泼又坦荡的人们,哪怕生活在废铁堆积如山,男女不能在一张餐桌吃饭的环境里也一样可以享受自在。对视,反光的镜面,牵手和互帮互助都是友爱的触摸。正因为这般自然才会让人恼火,挂不住虚假的面容,一张张丧失根本人性和个体意志的丑陋灵魂从生锈的躯壳中裸露。有些片段,工人们围聚烤火,在矿洞极速下降的电梯里说出心声,悠扬的配乐下还能听见嘈杂的滋啦声,只能感同一小部分意义的我.....看着看着心静下来了。

  • 琧婯2012-09-10 23:03:29

    随时消失的人 新人隔空结婚,那个镜子闪阳光 澡盆准备好了吗 不过我觉得是曼佐片子中最一般的一部

  • 蕾蕾2011-05-11 00:27:10

    看电影的时候却看到构图,吸引我的并不是剧情,漂亮的演员,现在已经变了

  • zitsunari2011-10-11 20:38:18

    我们想知道乳牛场主怎么了?还有哲学教授去哪了?还有那美好的日子去哪了?那段人们相互尊敬,相互爱慕的日子哪去了?

  • 索里提亚2019-01-03 13:54:11

    捷克新浪潮中获得奥斯卡的导演,也是其后第一个被禁拍的导演。是胶片被禁太久,导致20年后重新配音吗?我看的720P版本一直有嘈杂的背景音。剧本赛高,改编自赫拉巴尔笔下的就是不一样。1984+美丽新世界。折光的镜子,从开头男孩用来照女孩,到结尾女孩用来照男孩;说出真理之言的哲学家,“命运迫使我完善我的哲学”。康德惊奇敬畏的东西(星空和道德律);四犹太大神(耶稣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玩转世界;“我娶得就是真理。”总是无法与新娘在一起的男孩;偷福音镜子回家的警卫;一个工人阶级出身的人却穿着资本家的衣服和资本家的面孔,剥削着其他非工人阶级出身而被改造的工人。“浴缸准备好了没?”的梗——在结尾揭示——“政府照顾你的卫生需求” “一起为卫生传福音吧!”集体烤火取暖,警卫良心苏醒。“音乐去哪了?” “真正的人都消失了。

  • UrthónaD'Mors2011-02-25 19:46:42

    婚礼那点儿,红酒大战真欢乐。然后洞房花烛夜这叫一个折腾,新娘和新郎玩捉迷藏一样的在屋里躲来躲去,灯开来灭去。这种环境下的人们还如此的乐观

  • AUsppp2021-09-07 22:14:00

    滑落迭代的身份导向未竟的婚礼。相似的境遇:废钢大厦的森林——这时代也会把你给熔掉——思想将现实拽离地面飞往超验的、过度美化的设想,本身就是荒谬的。反乌托邦式的、极权下的阴影里,语言被规束却无法停止诗与哲学的火花,无法停止的幽默与爱意——共性的、本质的。 雨中做爱的泥泞总会让我想起多萝蒂亚:每一点光芒都昭示着坟墓里的一具骸骨,它们就这样汇成一片摇曳明灭的星空,激荡不安,——和偷窥女囚酮体后仰望星空的男人们居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 十一伏特2023-04-14 02:05:30

    阶级思想改造、大炼钢铁、戴红领巾,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熟悉且陌生的捷克。总体基调是轻松浪漫的日常生活,对话里的社论批评讽刺直接显于表面,苦中作乐,人物都在笑着生活,不经意间却有人被逮走消失。和国内八十年代初那批伤痕反思电影相比,没有那么苦大仇深,更趋于轻盈的感觉。篇幅较多的两对小情侣故事线,从配乐就能感觉出俏皮。而后在揭露黑暗面时毫不手软。 Larks on a String 片名来源于一个儿童游戏:把面包片用线串起来抛给小鸡,小鸡叼起面包却被线束缚,这样就落入孩子的控制之中。同样的扩大到当时捷克社会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隐喻对照。 2021年最新修复的彩色画面特别清晰,如同看新电影一般,观看效果特别好。

  • Muyan2018-12-28 10:44:59

    D'après des récits du recueil Vends maison où je ne veux plus vivre de Bohumil Hrabal/Restauré par 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 Prague.

  • 发不沾霓2018-09-24 22:53:54

    被禁了21年……当年看首映的人也是感受了一把恍如隔世吧;新婚夜玩捉迷藏也是够皮的;“这些是志愿工人,他们大都是布尔乔亚出身,我们也要把他们‘熔掉’,让他们脱胎换骨”;“耶稣,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四个犹太天才改变了世界”;那是捷克版的“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么;在废铜烂铁里,至少爱还闪着光

  • 大奇特(Grinch)2011-06-05 22:29:41

    1984+美丽新世界+布拉格之恋,鲁道夫·霍辛斯基的每次表演都是咄咄逼人!

  • Mannialanck2010-12-21 22:40:17

    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充满希望地活下去,温馨的讽刺。

  • 阿树2013-01-25 01:13:44

    很喜歡裏面那段愛情的支線,有點類似卓別林的電影裏面打動人心的力量

  • seamouse2014-04-26 11:40:20

    配乐、对白甚至表象气氛都如此轻松甚至欢乐,却又没把深层的压抑和恐怖藏得太深。真理和爱情是如此不堪一击,生活却还得在废品堆上继续。

  • 拉ki2020-07-20 09:44:06

    电影主题很直白,即通过荒诞的方式表现捷克斯洛伐克在进入社会主义后,曾经的资产阶级是如何生活的、如何面对改变的,以及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致面貌。即所谓的“失翼灵雀”在新社会的生活,不过这“失翼灵雀”的评价也太高了吧,资产阶级都是灵雀吗?

  • 持人的摄影机2022-05-09 12:13:46

    7.3/10。被迫劳改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在工厂苦中作乐的诗意生活(包括其中一对年轻男女的浪漫恋爱)。影片有许多有趣的(讽刺型)幽默(比如开头介绍众人因为各种苏联笑话而被劳改那段和哲学家四处躲避系红领巾那段),整体水平≤9.0,但我认为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的叙事结构有很大问题:几乎所有故事段落都是迅速达到戏剧高潮又迅速结束进入下一段,缺少铺垫与发展过渡,这导致影片的叙事结构不完整更像“段子集锦”。

  • 尉迟上九2014-03-14 11:08:47

    打着正气凛然的社主旗号,不过是换位压榨剥削的重蹈覆辙,被敏感禁忌所捆绑束缚。巧妙的构思透出一种荒诞的趣味欢乐和大胆的思想定位,在荒废残败场景的映衬下尖锐的讥讽和赤裸的批判于其中发酵放大,好在仍然怀有积极的希望和对爱的渴望,那些意图明显的情节象征想必能唤起无数人的强烈共鸣与反思。

  • 別有用心美少女2023-11-06 09:32:44

    Cinefan too absurd a reality: A Jiří Menzel Retrospective DCP 4K restored $68 PE 港譯:繩上的雲雀 本片1968「布拉格之春」遭蘇聯和華約鎮壓後被禁映,至21年後天鵝絨革命、共產政權被推翻才得以重見天日 Cinefan booklet所寫:「五十年代改革紅旗飄揚,一群被定性為資產階級的男人被送到鋼鐵回收場勞改,毗鄰是反革命的女囚犯在服役。廢鐵堆中練成消極對抗。曼素與赫拉巴爾再度拍檔,被壓迫者的辛酸生活拍得溫馨妙趣,追求性、愛、自由的人性未被磨蝕。」 跟殺死石家莊人底層邏輯實際上同一回事,只是歌曲傾向暗無天日的精神狀態而繩上的雲雀反而處於萎靡卻繼續展現無盡的生命力,困境中自娛自樂、自我拯救才是生命最璀璨之處

  • 耶斯特洛夫斯基2013-01-11 03:07:03

    阶级,官僚,劳动改造,秘密警察——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的东西。超越身份的爱情和黑色幽默的哲理。题材近似《蓝风筝》,手法上更为直接。“他的头脑充满了理想,脚却踩上了大便。”

  • 实验之光2019-01-19 01:18:20

    虽在时代背景下,但眼见社会主义尽是缺点,很刻意了。

  • 2021-09-25 15:03:25

    改编自赫拉巴尔《售屋廣告:我已不願居住的房子》。1950年捷克“二月事件”後,一群资产阶级分子在布拉格一处废铁回收厂里接受劳改,影片對被稱為“改革的共产主义潜流”的灰色恐怖并没有隐藏着太多宣泄,没有谁被槍決,人们只是聽從莫斯科的指令。 哲学家、检察官、理发师、厨师和萨克斯演奏者,这就是我们的工人,历史并没有将他们打翻在地,他们也并不屑於做共产主义齿轮在各处细节紧密嵌合耐性地运转,把阶级特性填进熔炉。只是凭借自身视角,像普通人所讲述的那样重新审视这一切。 我们双脚在泥泞里,脑中充满理想。就像在夜晚呢喃康德:“有两样东西总使我的心里充满了新的、有增无减的惊叹:头上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虽被毁掉尊严,但道德增加着我的价值,变作压抑环境里的美丽爱情,或叔本华那句话:“一切爱都是同情”。

  • 667DJP2011-07-16 00:20:30

    活生生的人消失了,可是真理還在。從來都不用控訴,他們詼諧得多波瀾不驚。勝利就是一個大泥坑!

  • 铁松2011-12-19 17:51:27

    伊利曼佐最伟大的作品之一,1969年拍摄完成在1990年推出。虽然完成21年后才参展,依然势如破竹地夺下了柏林影展金熊奖及捷克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影片。

  • 周鱼2010-06-27 02:09:22

    举重若轻 以柔示刚 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以及继续证实2件事:1.东欧出好电影 2.东欧出美女 不过 这一类电影 最好的还是《无声婚礼》吧

  • HiddenTrack2023-10-01 11:00:05

    “命运迫使我完善我的哲学。” 人也像钢铁一样被熔炼/反光的镜子/互相触碰的手/婚礼上缺席的新娘和婚礼后消失的丈夫/他们都去哪了?/最后电梯井的光芒

  • 蝉鸣知了2010-06-04 05:06:19

    鲜花升平的婚姻只是场政治演习的荒诞戏,最后降下落幕的是无底黑洞。

  • 唐小万2015-03-19 21:58:53

    “不仅是钢铁,国家也融化了我们。”即使是被拴住的云雀也会欢快歌唱,捷克人真是乐观得要命。

  • Patrick2017-04-29 21:11:32

    耶稣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 四大犹太之星玩转世界…探寻真理之路,真理是满天繁星,亦是忠贞不渝的爱情…残缺破败的工厂将嘲讽放大,社会主义也终会将我们融化…

  • 果樹2013-08-22 16:56:03

    虽然内容一点也不挑战生理极限,图像也没有任何可以猎奇的地方,但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索多玛》即视感。“那些美好的日子都去哪里了?那些人们还互相尊重着的日子?”

  • 堅定de錫兵2011-10-02 11:44:39

    跟人家捷克的同行相比,咱这边厢的大导演们除了忙着敛财还干了什么???

  • 2023-10-21 19:17:34

    完全的恐怖片,恐 怖 片|Cinefan 十月伊利曼佐展映 @ Premiere Elements

  • 非想2020-02-08 22:16:26

    1969年捷克电影《失翼灵雀》,21年后解禁获得柏林金熊奖。这是一个类似大炼钢铁时代的故事背景,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捷克对人的压抑,巨大的工厂、废铁熔炉现在看有一种奇观效果。导演以一种苦中作乐的态度,用工人间的美好爱情和一点残存的自我信仰去抵抗荒诞。这让我想到库斯图里卡的风格,太过松散,批判太浅,是非对比太明显,承载不了历史题材的沉重。

  • 远山淡影2022-11-14 09:17:31

    片名起得好,虽然失去了翅膀,但还是一群渴望自由与爱的鸟儿们。在垃圾堆里诞育出别样的诗意浪漫,“喜剧”的类型标签可以完全摘掉,看似轻盈灵动之下隐藏的是如同片末好似永无尽头的矿洞一般的黑暗与恐怖。每消失一个人,他就会“问一遍热水”。新婚夫妻一直玩捉迷藏有点莫名,似乎也是什么隐喻但也没摸清到底是什么名堂。

  • su27根本就没有2016-08-23 10:46:54

    捷克的六十年代拍四十年代,如果放在我国,是不是相当于在八十年代能拍五十年代,太先进了。

  • 操蛋的教父2012-03-03 23:46:20

    我要娶得就是真理,而真理一直未曾离开我们。犀利,很犀利。

  • kiki2046292017-12-07 12:39:08

    讽刺意味很浓。1969年拍摄的电影,遭禁21年,1990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劳动使我快乐。」大炼钢铁的年代,无论是打字机还是耶稣像都要被熔炉锻造成钢铁,镜头对准那些被迫改造的资产阶级和捷克社会主义之下的爱情。前一天刚刚看了鲁道夫的《焚尸人》,再看这部电影他还是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 小楼一夜听春雨2023-05-31 22:51:40

    八十年代读小学的我太有感觉了,红领巾,儿童团之歌,领导来视察,抨击腐朽的资本主义。原来捷克也搞过大炼钢铁。在恐怖,窒息的制度下的人们也能闪出人性的光辉,渴望爱情,渴望自由。 东欧人一贯的风格,荒诞戏谑,再怎么悲伤的生活都要有阳光,有幽默,和好兵帅客一个路数。而且再怎么样都要体现男女欢爱。一开始有点闷,后来到缺席举行的婚礼有点难过。

  • 小艺2011-08-29 10:58:08

    “他原来是个法院检举人,被送到这里是因为他坚持被告有权利自我辩护。”

  • 刺儿巍2012-08-25 00:41:02

    这个世界上只有捷克人才能把悲剧拍成这样,也只有捷克人才能把喜剧拍成这样

  • 7级残废2015-01-04 00:13:27

    这些“腐朽”的资产阶级堕落者被管控在一片废铜烂铁之地,整日过着搬运废铁炼钢的苦日子,以此进行改造。用管理者的话说,他们需要被“熔掉”,需要脱胎换骨。多么熟悉的词语,多么熟悉的意识形态,多么熟悉的政治环境,伊利.曼佐从一开始便给故事奠基,直白,有力。